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完善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機制、提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效能、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工作三大方面提出十條措施。
意見已于去年11月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分析人士指出,意見擴大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覆蓋范圍,有望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占“四本帳”的比例。此外,意見對國有企業分紅提出更高要求,將更大程度發揮國企對國家財力的支持保障作用。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我國廣義財政的“四本賬”之一,其他三本是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根據國有企業上年實現凈利潤按一定比例收取,同時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相關支出。在“四本賬”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模最小。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688.6億元。相比之下,由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組成的第一本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03703億元,以地方政府“賣地收入”為主的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達到77879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金融類國企上繳的利潤不體現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金融類國企由財政部管理,利潤上繳直接進入“一般公共預算”中的“非稅收入”。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發布的意見主要有兩大亮點,一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范圍擴大至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所辦一級企業。
意見提出,政府授權的機構(部門)等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即一級企業),應按規定上交國有資本收益;國有資本收益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獨資公司應交利潤、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國有股股息紅利、國有產權轉讓收入、企業清算收入等;加快推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所辦一級企業按規定上交國有資本收益。
招商證券指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建立以來,有部分資金調入了一般公共預算實現了財政資源的統籌分配。但由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模太小,且有部分未納入預算范圍,因此對國家財力的支撐保障作用有限。意見擴大了需上交收益的國有資本范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模有望擴大,更大程度發揮其對國家財力的支持保障作用。
其次是健全分紅制度。意見要求,國有控股、參股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建立健全分紅機制。政府授權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部門)以及有關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研究提出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利潤分配意見時,應當統籌考慮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總體要求,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發展階段、財務狀況、發展規劃以及其他股東意見等,所提意見的利潤分配原則上不低于同類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獨資公司收益上交水平。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要求國有參控股企業上交收益不低于同類國有獨資企業和公司收益上交水平,有助于提升國企分紅水平與分紅積極性,增強國有獨資企業的引領作用。
不過,有分析師指出,提高國有企業利潤率是一個中長期課題,短期可能難以迅速見效?;涢_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舉例稱,從上市公司來看,由于國企大多涉足重資產行業、公用事業等,其盈利能力長期低于民營企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全國國有控股企業以相當于全國規模以上企業資產總額約95%的資產,創造的營業收入卻只有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營收約三分之一。
另外,根據《國務院關于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2022年,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業)資產總額339.5萬億元;財政部資產管理司數據顯示,2022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為43148.2億元。據此計算,2022年國有企業總資產收益率僅為1.3%。
來源:界面新聞